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建筑科学”体现城市、建筑、园林的整体性
中国传统的建筑学被称之为“营造”,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20世纪之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园林逐步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自立学科。“但城市、建筑和园林的内在联系,不可分隔。重新强调其整体性,并非否认各自作为学科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本质联系,继承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造学。”张祖刚说。
张祖刚对“三位一体”的认识雏形源自于大学时代。1954年,21岁的张祖刚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前苏联专家阿谢夫柯夫所授“城市规划原理”一课,奠定了他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基础。在此后多年的实践中,张祖刚没有停止对城市、建筑、园林关系定位的探求。直到1996年6月,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建筑科学”新概念,并将其列为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等11个大学科门类之一。
“建筑科学”的内容即为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并不是简单地将建筑与园林并入城市,称为广义城市学,或城市与园林并入建筑,称为广义建筑学,也不是将城市与建筑并入园林,称为广义园林学,而是三者为一体的‘建筑科学’。”张祖刚认为,这个新概念是科学理论的发展,符合历史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符合城市、建筑和园林综合发展的需要。“‘建筑科学’体现着城市、建筑和园林的整体性,而许多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整体性。”
张祖刚阐述和倡导的“走向自然的城市、建筑、园林合一的整体建筑观”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走向自然。“自然”即指自然的天地和自然的园林绿地。中国早在2500年以前就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宇宙观念的哲学思想,因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是同自然共生的。
第二层含义就是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内容也是大自然的法则。就是需要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园林师继承发展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哲学思想,具有三位一体的整体理念,视点高一些,看得更为广阔,从整体出发,搞好规划设计和建设实践。”张祖刚说。
第一,城市与园林的关系。主要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应当在城市中而不是城市外,做好构建绿地系统、匀布小块绿地及保证绿地面积三项工作。
第二,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是城市中的主要内容,有人称宏观的建筑学就是城市学。建筑的内容在城市中占比最大,在城市结构中有层次。因此,设计一项建筑工程或建筑群时,首先要从城市考虑,找出在城市结构纵横坐标中的定位,即从整体中考虑设计的局部,重视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只注重突出自己,不顾整体,过于追求外部形式;城市缺乏个性,立体轮廓混乱,没有节奏;对传统的建筑文化保护差,缺少整体的保护规划,新老建筑不协调,老的受挤压等等。
第三,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建筑离不开花木,花木陪衬着建筑。古今中外建筑莫不如此。“建筑在园林之中,园林在建筑之中”,这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需要的,是建筑和园林结合所追求的。在建筑与园林关系中,应将建筑整体融于花木自然园林中,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做法。同时,可建造室内花园,改善建筑内部生态环境。
“建筑结合园林会创造出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张祖刚说,“我国著名建筑师戴念慈设计的杭州西湖国宾馆、莫伯治设计的梁启超纪念馆等作品都是体现这一特色的优秀实例。”
在张祖刚建筑科学文化系列新书首发式学术座谈会推出的4本新书中,风景园林内容的占了3本,表现出作者对风景园林的“情有独钟”。这对于一位建筑学者来说,虽然显得有些“另类”,但其中蕴含深意。
提高对风景园林重要性的认识
张祖刚认为,业内在“三位一体”理念的理解上,就重视程度而言,似乎对园林略有缺失。“我写这三本风景园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风景园林知识,希望大家具有‘城市在园林中,园林在城市中;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的理念,提高对风景园林重要性的认识。”张祖刚说。
随着对建筑与城市关系认识的发展,许多建筑学院都改为城规与建筑学院,包括城市规划系、建筑系。对此,张祖刚认为应当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建筑科学学院。“而且要加上风景园林系。三个系都要学习其他两个系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建筑系和在职的建筑师,不仅要学习城市规划原理的知识,还要学习风景园林的知识。”
“作为建筑学人,祖刚先生一直笔耕不辍,而且著作等身,尤其侧重于城市的总体与风景园林方面,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园林绿化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可以一好遮百丑。今天我们讲的宜居、乡愁等就离不开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与诗意的自然风景园林。”马国馨说。
最早的风景园林功能是为生活娱乐、舒适,并兼有生产的需求,供应蔬菜、果品、药材等。“进入21世纪,除原有这些功能外,由于世界整体环境的恶化,林木山水资源的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态条件,因而,世界各地强调要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考虑风景园林的发展,对风景园林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类生存的生态平衡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王秉洛说。
在3本论述风景园林内容的书中,张祖刚对此都有所涉及。他提出发展园林绿地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中可发展果蔬花园和空中花园(退台式建筑屋顶花园)。同时要因地制宜,重视选用地方材料,特别强调要以地方植物的采用为主。
在《世界园林史图说》一书中,张祖刚以图说的形式和精练的语言阐明了几千年世界园林发展的历史,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除了多年来收集、整理、研究和精选大量历史资料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亲自到书中列举的大多数实例所在地考察,并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其为研究世界园林发展史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王秉洛说。
“三位一体”应广泛宣传落实到实践中
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发展,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是中国建筑科学文化的精髓。但从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对此的理念和实践反而淡化了,因此,张祖刚认为,需要重新强调,广泛宣传并落实到实践中。
“我觉得这些理念在学术界里应当引起重视,它对当前的建筑实践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梦的深入人心,建筑的基础理论将突显其价值,突显其研究与传播的战略意义。”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总建筑师布正伟说。
众所周知,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往往容易分离,建筑理论常常被误认为是建筑理论家的事,与设计无关,这方面我们一直很不重视。建筑理论既包括指导理论的理论,也包括应用学科的基础理论。指导理论的理论是指设计哲学、美学、价值论、文化论等。建筑的基础理论是我们现在最为欠缺的。此外,还有跨文化跨学科等的问题,这都有待我们建筑学人进一步去做更为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
“走向自然的城市、建筑、园林合一的整体建筑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21世纪,生态平衡、节能环保是发展方向,我们要重视走向大自然,搞好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同时,要格外重视为大众服务,关怀弱势群体,不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城市气派与建筑形式,不大拆大建,不修建奢华的为少数人享用的高标准楼堂馆所等等,这是使城市、建筑、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张祖刚说。(来源:中国建设报)